佳域通博客提供专业翻译资源、翻译工具等资讯服务

深圳佳域通翻译公司提供专业翻译、口译、网站翻译、翻译软件、本地化等翻译服务

« 参加口译培训,出来做口译员,口译的程序和策略问答超牛 四国语言打招呼 »

著名翻译家沙博理入籍中国

今年是沙博理从大洋彼岸来到中国的第六十四个年头,在这片土地上,他与中国人民共度风雨,并肩前行,书写别样的人生。中国有句老话叫“落叶归根”,但沙博理说,中国就是我的家,我的根已深深地扎在了这里,我是一个中国人。
 

远渡重洋 目睹沧桑巨变

  1915年12月23日,沙博理出生在美国纽约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47年4月,学习中文的他带着对东方神秘国度的向往,为“见识一下真正的中国”,远渡重洋来到上海。然而32岁的沙博理看到的中国,却充满了中世纪的黑暗和落后。“那时候我看到的中国是很恐怖的。群众非常苦,统治阶级打人、欺负人,老百姓很穷。”

  但很快,沙博理看到了希望,带来希望的正是中国。他结识了从事革命工作的演员和作家凤子,一年后两人步入婚姻殿堂。受妻子和她的朋友们的影响,沙博理开始融入到中国革命的洪流之中。他利用自己的合法身份掩护被国民党搜捕的进步人士,为地下组织提供接头场所,帮助运送药品到解放区。做这些事虽然要冒很大风险,但他没有胆怯。
  北平解放时,沙博理骑着自行车到西直门迎接解放军入城。“解放军进了城门,他们很帅,衣服都是干干净净的,车辆也很新,当然都是蒋介石‘送’的,我们自己的同志开玩笑说蒋介石是‘运输大队长’。”

  是的,他看到了,字幕,一队队步伐矫健、面带笑容的年轻战士从大街上走过,老百姓在欢呼和热烈地鼓掌,父母们把小孩子高高地举上肩头。沉浸在这片欢腾的海洋里,他知道,一个新时代就要开始了。

  1949年10月1日,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沙博理和凤子应邀在天安门东侧的观礼台上亲历了开国大典的庄严时刻。直到今天,他还能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场面很有戏剧性。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说完之后全场几十万人有几秒钟竟鸦雀无声,好像是太激动了,然后‘哗’地全场欢呼,高兴、啜泣的声音全出来了。我也非常激动。那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历史时刻。毛主席不是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吗?当时的感觉确实如此,跟旧社会是完全不同的。在旧社会,中国人有自卑感,总觉得低人一等,新中国一成立,就像变了个人,精神上也站起来了,录音。”

  那时,沙博理还不是中国公民,但在人海中,他能感觉到,激情与感动像电流一样传遍全身。

  译著等身 传播中华文化

  新中国成立后,沙博理开始从事文学翻译工作。《新儿女英雄传》、《家》、《春蚕》、《李有才板话》、《保卫延安》、《创业史》、《林海雪原》……他翻译了大量中国现代和当代文学作品,其中他耗费巨大精力完成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的英译本堪称巅峰之作。2010年,他获得了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和中国文学结缘,不仅加深了他对中国的爱恋,还把这种爱播撒到世界,让不同种族不同信仰的人通过文学的窗口认识了一个真实可爱的中国,翻译公司

  他从此定居在中国,满腔热情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文化,介绍新中国的巨大变化。他曾经看见过旧中国的样子,现在又看到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摆脱悲惨境况的奇迹,而自己也参与了这一奇迹的创造。他说,“我一生中第一次感觉到成就感,我不仅仅需要个人的进步,还想要成为这个生气勃勃的社会的一分子,和中国一同进步”。他明白自己最想要的那种生活就在中国。他喜欢北京,这里有他的家,有亲人,有朋友。在中国能比在美国做更多有益的事情,于是他决定永久地留下来。
 

  如今,“我是中国人”不仅成为沙博理的内心认同,更是一个骄傲的身份。在今年4月举行的“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颁奖礼上,他的感言中充满自豪:“1947年,我刚来华的时候,有人说中国是东亚病夫,现在可能那些人害怕我们太健康了……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要高兴地大喊:我是一个中国人!”

相关的主题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日历

最新评论及回复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