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转载的一篇新闻报道。
安徽新闻网8月4日电 将汉语翻译成英文,最忌讳的就是采用汉语思维一一对应。合肥公交集团的官方网站上将“再过50年”直译成“Again crosses 50 years”,引得众多网友纷纷嘲笑其翻译太雷人。
最近,某网站有一名为“合肥又见暴强‘中国英文’”的热门帖子,上面称合肥公交集团将“再过50年”翻译成“Again crosses 50 years”。有网友称:一个单词对应一个汉字,很“强大”,就是再不知道怎么翻译,用After 50 years也比“中国英语”强啊。
随后,众多网友纷纷跟帖质疑。网友“富驰天下”说:无语;网友“幻境”说:貌似是用翻译程序翻译的。
昨日早晨,记者打开合肥公交集团官网,首页的上方的确将“再过50年”翻译成“Again crosses 50 years ”。
中国科技大学一位英语老师对此发表了自己看法,她介绍说:“Again crosses 50 years”存在语法错误,不能这么翻译。简单的可以翻译成after 50 years, after another 50 years,如果正式一点可以翻译成after half century。
合肥公交集团是否也意识到这个错误了呢?昨天早晨,记者联系到该集团宣传部,负责人表示已经获悉此事。至于为何出现这类错误,他表示此事由该集团的信息部负责。随后记者又联系了该集团信息部负责人。他表示,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由于没有请专业人士把关才出此错误,他们会尽快改正过来。
其实,英文翻译不正规甚至很雷人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记者昨日走访合肥市的大街小巷发现,不少英语翻译不规范。比如:对于“银行自助服务”的翻译,交行合肥新站支行和浦发银行胜利路支行翻译成“Self Service Banking”,中信银行胜利路支行翻译的是“Self-service Bank”。合肥市外办翻译室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国内对很多特有名称的翻译还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进一步规范。
由此可见,不准确地翻译,带来的不仅仅是沟通上的障碍,更大程度上是损害了企业的形象。一个重视自身品牌形象的企业,在对待对外资料翻译的这个情况上,更应该慎之又慎。国外的很多大品牌都是将宣传资料翻译交给专业的本地化公司来做,以保证翻译质量,国内很多企业对此还并不重视,往往是自己公司随便找个人翻译或者找那些很小的翻译工作室来做,结果做出来的资料是中式英语,在国外去成了竞争对手的笑柄,花了钱办了坏事,当然也就更谈不上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了。